北京公意智库咨询中心
首页关于我们研究领域研究团队专家观点研究成果新闻动态数政时代联系我们
首页 >> 专家观点 >> 孙立平:社会结构视野中的市场

孙立平:社会结构视野中的市场

2010-09-15 10:03:56

社会结构视野中的市场

(2009年11月11日在第六届市场研究行业双年会上的演讲)

孙立平

   各位下午好! 感谢主持人,邀请我参加这样一个盛会。今天我想来谈一个问题,我把它叫做“市场:一个以社会结构为中心的解释”,我是搞社会学的,我是关心社会结构,各位是搞市场的关心的是市场。我想用这样一个题目能够把这两个兴趣之间能够建立一个联系,这当中的一些想法还是很初步的,然后一些问题我们可以继续来进行探讨。什么叫一个以社会结构为中心的视角呢?我想说一个现象,在最近这些年我们可能都会有一些感觉,在政府的一些政策当中,只要涉及到穷人和富人的关系,往往就有这样一个倾向,这个政策如果照顾一点穷人的话一定伤害富人;如果顾忌一点富人的话一定伤害穷人。尤其是带我们房地产的政策当中,这点会看的非常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你如何来看待你的社会成员?在这个当中缺少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就是现在我们叫社会成员也好,叫人们也好,已经不是一个铁板一块,而是已经是一个分层的社会。所以,现在我们很多的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就是往往把这个社会看成一个无差异的社会,虽然尽管人们现在也经常说现在有穷人有富人,但是真正把这一点落实到政策上,其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么,就拿房地产来说,在一个分层的社会当中,实际房子对于不同人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富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大的扑克牌或者是一个麻将,对穷人来说就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所以,就中国的情况来说,这个富人最高端的房子,其实我们老是有这样一个假定,我们最高的房价一定要抑制,为什么呢?这个房子如果要高了,说这样就很容易把低的房价拉上来,其实是没有道理的,奔驰、宝马再贵也把夏利的价格拉不上来,夏利该是3万还是3万,该是4万还是4万。所以这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政策,是一个应该有区别的政策。富人这边刚才也说了,最贵的房子是做一个财产的符号,财产的符号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限定他的价格,14万算什么,你有能力炒到140万,政府收税就是。然后比这个更低一层的,像大学我这样的,年龄也比较大一点,我们在座的也属于这个情况,尤其是年龄大一点,但是我看年龄大的不多。要保证,至少要鼓励他有两套房,为什么?因为我们社会保障高度不健全,然后这些人相当一部分有了房改房,一套住,一套租,身体好我们拿来旅游,身体不好用来补贴看病等等。但是,我们政府这几年一直发出信号,我要让你买的起养不起,然后在下边还有年龄更小的,你要保证他说先能够租房,然后能买小一点的房,低价格的房,然后这个社会还应当有一部分人,这个房价再低,租金再低也是买不起,住不起的。这样就有政府来解决住房的问题。所以,一个社会我们建立这个社会已经是一个分化的社会,已经是一个分层的社会。那么,这个政策应该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的基础之上。但是,刚才我们也说了,这些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些倾向,一照顾点穷人就伤害到富人,一照顾点富人就伤害到穷人,我们还是忽略了我们是一个分化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很多问题,我今天要谈的是以一个社会机构为中心的视角,我们看政府的政策也好,看市场也好,这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视角。我把它叫做以社会结构为中心的视角,这个社会结构是指什么呢?就是指由于不同的特征,社会当中有不同的人群,这些人群以及他们所结成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的模式以及这个关系的模式叫做社会结构。也就是说社会结构实际上是建立在社会差异的基础上,这种社会的差异可以是财富,也可以是权利,也可以是威望,也可以是年龄,也可以是性别,也可以是种族,也可以是城乡的不同身份等等。所以,这样我们以社会结构为中心我们去一些问题,可能就能看到一些从其他视角很难看到的问题。我记得刚到清华的时候,我现在是在清华,原来是在北大,我是2000年的时候到清华的,那时候刚刚开始建系还没有学生,我们就给全校的学生上选修课。有一次上课我讲了半道有一个学生就站起来了,他就问孙老师我听您这个课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我是学环境工程的,我这一辈子也不太可能搞社会学了,你给我说说我听社会学对我搞环境工程有什么意义没有?我当时想了想这么回答的,不同的学科他往往研究的不是不同的问题,而是对同样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比如环境的问题,完全可以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去看。环境工程虽然我不太明白,但是我估计清华是一个文科学校,主要是以技术为主,什么样的工艺造成什么样的污染,技术上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怎么减少污染,我估计这至少是环境工程当中应当研究的问题。但是,这是一个视角,环境工程的视角,或者说是工科技术的视角。但是其他的学科呢?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面对同一个问题,比如经济学,经济学他在面对环境问题的时候,他的角度,他要看的问题完全不一样了。经济学我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什么叫经济学?在我看来经济学就是研究什么东西上算,什么东西不上算的学科。所以经济学当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就是成本和收益。所以,他用成本和收益来衡量一件事情上算还是不上算。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看环境问题,他的一个最基本的思路上算不上算,如果环境污染造成的代价大于他的收益,这样他看来是不上算的。如果一个项目他带来的收益大于他环境污染的代价,这是上算的。所以,经济学看这个问题他往往可能这就是一个角度。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的东西又不一样了,因为刚才说了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上算的应该存在,不上算的项目,比如一个小造纸厂就应该取消,一年收益是50万环境污染的代价是100万就应该取消了。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一个小造纸厂一年造成的污染损失是100万,收益只有50万,但是它就在那顽强的存在着,虽然从经济学的角度是完全不合理的,但是它就在那存在的。为什么?这就是一个经济学的思路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社会学的思路带进来,刚才我把以社会结构为中心的视角,我们马上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代价和收益。我们往往把它当做一个抽象的东西,但是如果把社会结构的视角带进来,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收益的获得者和代价的承担者不是一个主体。这个收益的获得者可能是这个企业,这个企业家再加上政府的税收,但是这个代价的承担者可能是河流下游的农民,也就是说代价的承担者和收益的获得者不是一个主题。那么他的社会力量就不一样了,这个收益的获得者他虽然收益本身只有50万,但是一个是企业,一个是政府,他的力量很强。代价的承担者他虽然承担着100万的代价,但是是河流下游的农民,他的力量很弱,所以这样一个小造纸厂他究竟能够存在还是被关掉,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经济学的抉择,他上算不上算,而是取决于背后涉及的利益主题力量的强弱。这就是刚才我讲的社会结构的视角。所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我们看到的问题可能是不一样的。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去看,我们能看到刚才这样的一个角度问题。假如说我们再把同样的角度转移到市场上来,我觉得我们可以来探讨能不能看出一些其他的东西来。几年前刚才何建新,就02年、03年他还在央视调查中心的时候,他当时曾经拉我去参与一个汽车项目的调查,当时应当说他本身这个汽车的项目是东风日产的项目,已经进行几轮的调查,而且是最后的调查。我们知道关于汽车的市场调查很多了,当时请了两个顾问,一个是经济学的顾问,还有一个是我们社会学的顾问,然后我们就商量究竟怎么来做这个调查,后来我和建新就想能不能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设计这个方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设计这个方案至少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社会结构的问题,一个行为逻辑。社会结构中国的情况和国外的情况我们看市场的时候还不一样,比如说美国、英国,你看他的汽车市场、社会结构有时候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那个社会已经定型了。他那个汽车市场和中产阶层的关系,中产阶层已经是相对稳定了,你把他当成一个常数就行了,中国不一样,中国在很大程度中国的中产阶层有多大,汽车市场就有多大。中国的中产阶层特点是什么,汽车特点可能就是什么,中国是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这样我们来考虑中产阶层的发育和汽车市场的关系就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当时我记得买了老陆中国社会分层的研究报告,当时日本的几个专家和中国的几个专家学了这个报告,几次开会都在研讨。第二个行为逻辑,这个行为逻辑,社会学的角度看问题可能很经济学有点差异,比如说汽车市场。经济学看问题可能更多看的是一堆钱和一堆车之间的关系,但是社会学看这个问题他更多是看拿着钱的这些人和汽车的关系。这里多了一个人的因素,多了一个人的因素在这里就具体体现为一种购车逻辑,我讲一个最简单的内容,比如说车房顺序,是先买车还是先买房,还是车房一起买,这是很多人在购车或者买房的时候要做的一个判断。但是,究竟是先买车还是先买房取决于什么呢?消费的偏好当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社会结构在这里作用更为重要。比如说家庭结构,当时我们就提出叫“家庭的生命周期”一个家庭处于一个什么生命周期,对于他车房顺序的选择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家庭是把小孩的教育看成至关重要的,而我们好的教育资源又是集中在老城区,那么这样我们就可以假定当然不是绝对的,如果一个家庭他有孩子正是处于上学或者即将要上学,他可能更多倾向于先买房后买车,或者在城里买一个贵一点的房不要车。但是,如果一个家庭已经过了这个阶段,或者他即使是年轻的夫妇,但是人家根本就不想要孩子,就是丁克家庭,假定他在郊区买一个便宜点的房再加一个车的可能性更大。当时这个调查可以说基本上是一个社会学的框架,最后我记得你打电话给我说日本东风很满意,看来买车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的行为,还是一个社会学的行为。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我们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这个市场,能够看到一些什么东西。再比如说,现在人们最关心的房地产市场,我觉得社会结构仍然可以做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释。因为我们在研究房地产的时候,我们经常说国外的一些研究房地产的最基本的工具在中国往往都是失效的,收入房价比,租售比等等。人们的收入是这么的低,房价是那么的高,收入增长是那么缓慢,但是房价上升是那么的迅速,怎么来解释这个问题。从收入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是一种解释,但是我觉得社会结构的角度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解释。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的一些在国外通行的工具在中国行不通呢?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可以看中国人买房的模式,中国人买房的一个常见的情景我们各位都知道,前面走着两个年轻人,后面跟着四个老头老太太,这四个老头老太太可不是看热闹的,得给出首付的。所以这表明什么呢?中国人的一种独特的购房模式,或者更明白的说中国实际上是6个劳动力三个家庭支撑一套房。我们收入房价比算的是一个家庭他的收入和房价的关系,但是中国就不是一个家庭在买房,是三个家庭在买房。为什么中国会三个家庭6个劳动力支撑一套房呢?还是讲中国的传统观念一步到位,其实这个解释力很小。哪个国家的人能够一步到位他也不愿意两步到位。关键是中国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假如现在一个家庭平均5、6个孩子,然后说结婚,后面跟着4个老头老太太跟着我给你出首付就不太可能了,那么多的孩子结婚的时候给来台电视就不错了。所以,正是这样一种独特的家庭结构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购房模式,这个购房模式各位想一想你收入的增加和减少是一个加法的关系。而刚才我说的这种购房的模式三个家庭6个劳动力支撑一套房,实际上是一个乘法的关系,一个家庭的收入还得乘以3,所以这个因素起的作用要比加法的关系起的作用要大。同时能够影响房地产市场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因素,我们的城乡关系和区域之间的布局,这个我们没有时间细讲了,他把全国的资源集中到少数的大城市。所以,我们说看汽车市场也好,房地产市场也好,这个社会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不但看这个问题,看其他的一些问题,如果从这个视角去看可能会颠覆我们一些习以为常的说法。再举个例子,我主要想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视角。再比如说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是这个社会目前最关注的问题,但是我们讲大学生就业难,我们一般都会怎么说呢?都是把这个责任推到汤敏那去,说大学扩招,产业化。大批量怎么解决就业问题,这个话听起来有道理,但是你仔细琢磨一下,这一年500、600万的大学生,我们可是13亿人口,13亿人口一年有500、600万的大学生,就相当于一个1亿3千万的人口一年有50、60万个大学毕业生,相当于一个1千3百万的人口一年有5、6万个人口的大学生。我估计这在世界上算一个中等国家,排在60、70位不算问题,这么一个不小的问题一年有5、6万个大学毕业生,他再落后,再是一个农业社会多吗?不多。为什么一个1千3百万的国家,一年有5、6万个大学生不算多,你13亿人口有500、600万的大学生就觉得多呢?问题在什么地方,不是一个绝对数量,问题在于我们的区域发展高度不均衡,城乡之间高度不均衡。真正能够吸纳大学毕业生,说是13亿人口其实很有限的地方。至少是地级以上的城市,主要是沿海地区,就这么一点地方。而这个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举个例子,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到我家里来,我问他最近书读的怎么样,他说不行就业的问题闹心读不下去。我说你师妹在美国刚给我打电话,早上读书读到6点,你怎么就不认真读呢?他说她不一样,她没有就业的问题,我就业闹心。我说你就业闹心,我给你找个工作行不行,他说行,我说某某大学在全国至少能排到第5、6位,但是不是北京的,是外地的,那边我给你找个教职行不行,他说不行我不能离开北京。就哈佛一个博士在北京前几名的大学找个教职就已经很高兴的跑去了,但是我给你找了这么一个在全国前5、6名的大学你还闹心。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中国由于地域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学术的资源高度集中在中国,甚至都有一个说法就在上海有的时候一些学术界的朋友说,在上海做学问都没有这个气氛。美国你可以一个很有名的大学办在一个小镇里,但是中国的这些学术资源主要集中在这个城市,北京、上海顶多在加上广州,很少数的地方。所以,刚才我说就业的问题看起来好象是一个数量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是一个结构的问题。我说的意思是说,我们从一个社会结构的视角出发,我们看到会看到一些其他角度非常不一样的东西。下面,我想再把它推进一步,我们来看看一个很纯粹的经济现象,它可能背后这个社会结构在当中所起的作用。什么东西呢?我想用社会的结构来解释一下这个产业周期,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产品,任何一个产业都有他的生命周期,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出现到它的一个产业发展成熟,一直到消亡。但是,一个产业的周期会怎么走,和社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面这几个图我不会画图,刚才上面几位PPT都做的非常好,我这个做的非常差,大家凑合看,这几个图形就是不同的社会的社会结构。这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就是说少数富人,王公贵族,然后绝大多数都是穷人,这个我通常叫金字塔结构或者三角形结构,他的意思是说明富人比原来多了,但是仍然是少数,穷人比原来少了但仍然是多数。这个我们说是西方现代发展国家他们的图形,富人是少数,穷人也是少数,所谓的中产阶层占了大部分。第四个是我们现在中国的情形,大体上可以说和第一种差不多,或者从第一种到第二种的一个初步的过渡阶段。我说这几个图形的意思是说我们看一个产业的周期,一个产业的发展在这几个不同的图形当中会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实际上和这个图形有着密切的关系,假如说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平板电视刚才也有朋友讲了,电视、手机、屏幕,我们就说屏幕,平板电视这算一个高科技的产品,前期研发力度比较大,市场推广的费用也比较大,然后我们可以说他开始的时候价格一定是很贵的,这样我们来看假如我们把它放到不同结构背景下,看它怎么走呢?不同的结构背景下它会走的非常不一样。假如说在这个图形当中,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这个图形当中,开始这个东西很贵只有上面一小部分的人能够消费,然后有了一部分人消费以后,他的成本就会摊底一些,价格也会降低,到中间这个肚子都可以消费了,这个产业就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了。接着还往下走,到了肚子的下半部分,小肚子这都可以消费了,那这个产业也就说到了一个高度成熟的阶段,这时候他就可能规模不会再长了,可能还有所收缩。由于更新、换代才使得产业能够保持在一定的规模。但是在这个图形当中可以看到,这个产业有很小,一点点发展规模不断的扩大,然后到这块最大,然后有所收缩,在稳定到一定的规模,它走的是比较平稳,比较平缓。但是,我们可以想想如果是这样一种产品,在这种图形当中怎么走,我们中国现在是和第一种图形很类似,它在这里会怎么走?前面会走的差不多,先是小三角上面能消费,小三角的中间能消费,小三角的底下能消费,但是小三角消费完了走的就不一样了,这个产业这时候会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这个时候意味着什么呢?小三角已经消费完了,长方形还接不上,换句话来说买的起都买了,没买的也都买不起了,这个时候产业会处在一个非常难受的时期。你说往前走东西卖不出来,你不停产东西卖不出去,你说停产不干了后面有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在那摆着。所以,这个时候他非常艰难的一个时期,企业、产业会处于一个比较彷徨的状态,但是市场的压力你必须想办法,想办法的最后结果这时候我们会听到“咣当”一声,价格下来一大块,意味着长方形开始接受这个价格。但是,我们知道这个长方形他内部还是比较平均的,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长方形当中的某一部分人开始接受这个价格,也就意味着其他的人接受这个价格为期不远了。或者我们在夸张一点说,这个长方形是在一夜之间开始接受这个价格,进入产品的消费者行业。昨天都买不起,今天差不多都买的起了。这个时候他会产生一个什么呢?会产生一个极大的需求,同时给出一个极大的信号,这个需求非常大。这个时候就到了什么时候,就到了这个产业开始大干快上,上项目的时期了,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长方形可是在一夜之间进入消费者行列的。他的饱和也将会在某一天突然之间就到来了,所以饱和的到来会非常的突然,等他饱和到来的时候,刚才也说了大干快上项目的时候,那行动比较慢的,信息不太灵通的,动作比较迟缓的,这个项目还没有上完投产呢,这边已经过剩,原来给的项目太大,上的项目太多,接着就是产能的大量过剩。所以,中国我们现在可以回过头去看,凡是和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那些产品几乎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最典型的就是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各位可以想一想,冰箱、彩电、洗衣机在中国怎么走?可以说一直到80年代初期之前,基本上是这小三角的的事,小三角当时得是腹部以上,那时候司局长也很少。在这之前凡是结婚的讲什么,三小件手表,缝纫机还有自行车,但是突然之间到了80年代中期,叫个人结婚就得冰箱、彩电、洗衣机,什么意思?市民在一夜之间进入消费者行业,然后叫个人结婚都得这样,那结完婚的就不需要了吗。突然之间发生的,然后彩电没票就买不着了,买一个票和买一个电视的价格差不多,于是从8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开始大干快上,一个城市同时生产几种彩电,至少上海就有上海,凯歌,飞跃,金星,现在据说就保留了一个金星。刚才讲他是一夜之间进入消费者行列的,但是他的饱和也将在某一天突然之间就到来,什么时候,90年代初,没几年的时间,冰箱、彩电、洗衣机开箱率已经降了。现在什么产业到了这个程度呢?汽车的一声响是在2003年非典那一年,由于非典的因素,这个声音就变的比较清脆,所以非典那年增加40万辆私家车,非典使得这个界限非常的鲜明。我觉得在2005年元旦的时候在北大有一个论坛,不知怎么就说到汽车了,因为当时在那之前就骂汽车,说现在的国产汽车,印象当中一辆桑塔纳有15、16万,大家就说国产汽车贵,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说打个赌5年之内美国会对中国的汽车提出反倾销,当时我打赌是无知者无畏了,当时也有经济学家说5年太短了,10年差不多,我说无知者无畏就5年了。但是,各位想一想,这几年的时间汽车到了什么程度,又是这个过程。然后,这一声响了之后现在是我们25个省自治区在生产汽车,多少汽车的品牌、型号在中国同时生产,将来又是这个过程。 所以,当时我就说了,我打这个赌的意思是说几年以后汽车的价格,你现在骂国产汽车贵几年之后将会降到你不认识的地步。然后汽车市场竞争会非常的惨烈,前几年我记得有一个国产汽车的老总就用了这话,现在国内市场的竞争非常惨烈,我是搞微型车的,现在微型车已经按公斤卖了,多少钱一公斤28块钱一公斤,这是他计算的。然后到了这个时候,这些厂家都出来说了,不可能再降了,再降赔本赚吆喝了,我说别信这一套,中国的产业周期就这么着降价的空间大着呢,24寸的彩电怎么过来的,前几天我买了一个显像管32寸个头特别大,把门框都弄破了一块,才2千块钱。为什么?你可以看看背后的因素是什么,社会结构的因素。所以,我说从社会结构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市场,我觉得我们能不能把这两个之间能够建立一些联系,从这个角度我们能不能看出一些新的东西出来。实际上也不仅仅是刚才说的产业,就中国的经济大起大落,忽冷忽热和我们的社会结构因素其实有着密切关系。就像有的企业家所讲的,中国的企业就像北京一样,没有春天除了冬天就是夏天,除了穿背心就是穿羽绒服,不是冷就是热,为什么?和这样一个社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刚才我也说了用社会结构我们来看这个市场可能会看出一些东西来,这个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的变化是一种什么样的趋势呢?有哪些趋势可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呢?我觉得我把这种趋势大体上概括为叫“变迁与定型的交织”,我们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到今天为止是两种趋势的交织,一个是这种结构在剧烈的变动,在这个变动当中我们至少可以注意这么几点,一个是贫富差距的拉大以及底层社会的形成。这个我想对于我们这个市场其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一个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社会,将来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高度抑制化的市场,80年代的时候有一本书《第三次浪潮》有很多朋友都知道,我们就按照这三次浪潮来说,他说一个国家总是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第三次浪潮这么走过来,中国第几次浪潮?哪次浪潮都有。像我们这个北京至少上地,海淀,朝阳这边我估计三次浪潮没有关系了,刚才我讲了数字化,信息化。但是,一些更多的城市可能是工业化第二次浪潮了,广大的农村还第一次浪潮了。极少数边远的地区,刀耕火种的还有,有的一次浪潮还没有。这跟西方不一样,西方每到一个阶段发展不同,看他的文学阶段就可以看出来,在生产水平比较低的时候人们有很多美好的幻想但是实现不了,这时候产生了诗歌可浪漫主义,后来生产力发展了社会不公也出去了,批判现实主义,批判到后来包括穷人日子也过的不错,精神又空虚了,叫后现代黑色幽默。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一个主题,但是中国现在各位想一想,我们的主题是什么呢?我们是这几种东西高度的杂糅在一起。大学生这边80年代就开始后现代了,当时萨特,尼采,然后那边还有什么地摊,文学,还有很传统的戏剧,你看不出来一个时期有什么主题。为什么?这一个社会高度抑制性的社会,几度浪潮的人并存在一个社会当中,这对于一个市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高度多样化的抑制性非常强的市场。假如说在美国的社会当中,欧洲的社会当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市场也会有差异的,但是那个差异不会像中国那么大。我觉得这是一个,我们可以看这个贫富差距拉大,以及高度抑制化的市场,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结构变迁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我把他叫做城乡二元结构的叠加,以及在这个背景下的准城市化的过程。这个城市化应当说又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重要结构的变迁之一,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样的一种变迁是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个特定的背景我把它叫做两种二元结构的叠加,这个对我们市场有非常大的影响,今年春天也是德寰教授他们那召开的会议,我解释那次危机讲了耐用消费品时代来进行解释,耐用消费品的时代和柴米油盐的时代,汽车的时代对解释这个城乡关系也非常困难。我们改革之前就是一个二元结构,那时候二元结构的伸延到了城乡不通婚的地步,那种二元结构是由制度造成的,城乡是有分隔的,但是城里人挣的钱是足够他到农村走一圈的,农村人每个月柴米油盐绝大多数是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农业品。也就是说,他挣的100块钱当中有60、70块钱到农村走一圈。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当我们进入一个房子、汽车耐用消费品的时代,这个城乡结构可能比二元结构弱化了,但是实际上更深化的一个结构,你现在如果两个人挣了8千块钱也就1千块钱花到农村去了,绝大多数城市人挣的钱已经不到农村去走圈了,这样你可以看到这个城乡市场的分割其实是我们这些年来正在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然后,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现在都在讲城市化将会改变中国,城市化的程度增长1%。但是,我们要看到在这种情况下,他形成的可能是一个准城市化的过程,而这个对于市场有什么样的意义,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来讲了。第三个,比重不大,但是绝对数量不小的中产阶层的形成。这个中产阶层是大家议论比较多,但是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究竟怎么来判断中产阶层的发育,我个人看法发育缓慢,但是绝对数量不小,所以这也是我们面对市场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因素就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形成以及人口的逐步老化和银发市场的出现。从社会结构的演变角度来讲,我觉得对市场的影响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对于市场的意义将来还可以进一步的探讨,今天我们只能说变化这一面,但是在变化一面的同时,尤其是最近10年左右这个社会结构的演变,在他剧烈的变动同时,另外一个趋势又出现了。就是这个社会开始,这个社会结构开始定型化,这个定型化说的简单一点,我们80年代开始出现的贫富差距到90年代逐步的拉大,但是现在有点什么呢?贫富差距开始固化为一种社会结构。换句话来说,现在贫富已经开始落实到人头,谁是穷人,谁是富人现在已经差不多了,现在变不太容易了。在座各位年轻的朋友比较多,年轻的朋友肯定充满希望,变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我经常说,到了我这个年龄的,现在还没有富起来的够呛了,这就是社会结构开始定型了。但是,十几年前90年代下海热的时候,那时候可不一定,你今天看起来还毫无希望,明天遇到一个机会,说不定突然就发起来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社会定型化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个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至少现在可以说我们在居住上可以看的出来,第二个就是内部认同的形成,阶层和阶层已经出现了边界。尤其现在包括和城市化有关的,现在我们可以看的很明显,我们已经出现了像西方分区的形式,但是和西方是弄反了,西方的穷人和富人的分区是和两个东西连接在一起,一个是高速公路的普及,把市中心留给了穷人,这时候他中心还是中心,富人办事经常还得进城,最后的结果富人经常看到穷人怎么生活很有成就感。穷人很少看到富人怎么生活,眼不见心不烦我们现在给弄反了,把穷人给弄到城外去了,穷人整天看富人怎么生活。各位想仇恨的意识,阶级的意识不就油然而生了吗。第二认同开始出现,一种你们和我们的意识。这个原来是你和我,现在是你们和我们这个东西开始有了,这事就比较麻烦了。如果仅仅说是你我的问题比较简单,但是你们我们这事就比较麻烦了。第三个,阶层之间的流动开始减少了,原来像房地产有的房地产商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知道最开始的时候借了5万块钱成为了房地产商经常出来发表演讲。现在给你500万搞一个房地产试试,我们调查业其实也是如此,调查业90年代开始起步,最早起步的时候我也认识一些朋友。那时候3千块钱我知道,有的3千块钱注册一个公司打的都没有了,然后我招工给一个很高的报酬,很多人来报,报的人太多了,1万多人来报不行我得考试,考试每个人交50块钱,其实他一个也不招,就这么公司开成了。各位想一想,我记得前两年我们调查业有朋友给我说,现在你在北京没个几百万的投入办个调查公司没有可能,甚至几百万的投入连整个行业的产品都做不了,只能做行业当中的一部分产品,门槛高了。这就意味着流动少了,第四个社会排斥和阶层的再生产,这个就没有时间讲了。但是,我们现在需要来探讨的就是说,在社会结构定型之后它对市场的影响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没怎么想好,但是原来也有朋友问我,他说我们是卖手机的,你老讲社会结构定型化,定型化,你说对我们卖手机有什么影响,我想来想去不知道怎么解释。但是有一点,阶层之间的边界不是很明确的时候,互相之间在流行的这种时尚等等,互相之间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但是,当阶层的边界越来越清晰的时候,互相之间的影响要更小了。也就是说,包括消费的风格,流行时尚的多样性可能形成了。就拿手机来说,如果是阶层分化,边界不是很明显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比他低一层的人使用更高一层人使用的手机来表明我的身份比我实际的身份要高,这是阶层影响比较大的时候。如果区隔比较大了,那么互相之间的影响就减少了。大学生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群体,大学生使用风格受社会的影响其实很少,在社会当中我可能不是老板,也弄一个挺大个,比较高级,但是又比较便宜的我也差不多像个老板。大学生就没这套,花花绿绿尤其是发短信比较方便的,这个是他们所需要的,他不怎么受这个影响,因为他跟那个比较隔离。所以,我想一个社会定型化之后他对我们的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今后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我的想象力有限,我们以后可以共同探讨,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来源:社会学Blog 2009-11-24 12:30

 

©北京公意智库咨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803099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90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