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意智库咨询中心
首页关于我们研究领域研究团队专家观点研究成果新闻动态数政时代联系我们
首页 >> 专家观点 >> 石小敏:中国要进一步开放服务业

石小敏:中国要进一步开放服务业

2015-12-20 21:27:34

    感谢有这个机会跟朋友们交流。今天分论坛的题目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我报了一个题目是“中国要进一步开放服务业”。综观三四十年的过程,全球最大的变化是全球化新的进展。全球化相当于冷战,二战之后冷战秩序维持了几十年,形成了很多跟冷战相关联的事物,这三十几年的全球化发展,把冷战扫荡,已经超越冷战,变成历史趋势和潮流。
  全球化趋势主要有几个大的因素:
  第一,互联网计算机的发展使信息全球化带领经济全球化,现在经济已经全部一体化。三句话是点睛的东西:
  1、价值链分析,把全球经济看作价值链的东西,过去国别的分析、产业结构分析都降到次要的位置上。
  2、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已经是热词。
  3、全球化框架。除了计算机互联网连在一起,冷战本身的结束,全球市场在空间一体化,出现了一大批全球性机构、全球公司限制全球人,像习主席到美国的一个中学讨论问题时用到全球人的概念。
  中国本身改革开放,中国这么大体量的国家进入全球经济中也是极大的促进因素。这三十几年来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这是理所当然的,是一件大家公认的事实。全球化怎么得来的呢?一定程度上感谢邓小平先生,他说时代不同了,和平发展是主题,二十年不打仗,集中进行经济建设,这个时代论至少是半个全球化的思想。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经过二三十年努力进入WTO到现在为止最大的成果是基本上完全开放了制造业,有了这样的开放,像我们得风气之先的深圳城市围绕着放开的制造业发展成为跟高新技术相关联的新兴服务业。
  但是,由于开放制造业,特别是朱镕基总理的改革,他的那些改革基本上铺垫了制度和政策条件,使得大规模转移制造业能力成为事实,引领了二十多年的黄金发展期,对这件事情是记忆犹新的。08年以后我们用大规模的投资实体经济,使我们经济下行明显。刚才很多学者讲了他们的观察,我们感受这几年来天天讲乐观的东西做努力克服这种下行,扭转这种困局,但是这种困局越来越重了,深圳不明显,基本上按着自己的性格、按照市场的引导在做完善发展自己的经济,其他地方都不一样。这个问题在哪呢?是我们退步了?还是世界发生什么变化我没跟上去?既然抓住了三十多年全球化的机遇,发展我们自己使我们变成第二大经济体,现在怎么看待自己的问题,需不需要进一步往前走?
  我们领导人在国外跟各大国、各大经济体交流时,讲了很多话非常好的,回到我们内部怎么把这些理念落实到,常常有很多障碍。常常内部很多的东西和对外的东西不是很协调,这首先有一个怎么理解全球化。我觉得邓小平同志半个全球化的理念是我们改革开放取得第一步的成功,我们才需要继续拥抱全球化。全球化第一个大挫折就是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化限于停顿、反思,现在五六年过去以后,我们发现全球化没有成功,特别是最近TBP达成一种协议说明了在调整和反思中间又开始争取希望有新的进展。TBP最重要的就是开放服务业,要全球游戏规则和法律更多的一致化和协调性,现在很大困境是要不要开放服务业。
  第二,具体的困难。我们讲了很多问题很多感受,真正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次五中全会习主席养成里面讲了四个关节点,要围绕这几个关节点实施突破,我觉得值得关注。他说产能过剩,企业成本高要降低企业成本,房地产库存高要消化库存,系统性金融危机债务太大。这四个问题都谈到,是一件事不同的表现。是09年增长方式,以城镇化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增值模式本身给我们的难题。08年以前中国基调是向着全球化、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的方向走的,07、08年出台了两部非常重要的法律,一个是物权法、一个是反垄断法。但是08年以后,我们实际上改变了,到09、10年有一个省为了发展经济竟然打出这样的口号:靠天、靠地不如靠央企,反映了现实大的转变。
  如果03年到08年这六年作为一个单元,09到14年作为一个单元,前一个六年和后一个六年做比较,前六年固定资产投资63万亿,后一个六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212万亿,我们都知道四万亿,这是一个指标、一个标识,最这六年累计带动212万亿,后一个六年是前一个六年金额上三倍多。而前一个六年毛投资率30%多、40%多,前一个六年49.5%,这很高,最高那一年是08年因为有奥运会、抗震救灾,那一年55%,后一个六年平均投资率是70%以上,比前六年增长了20%以上,其中最高的是14年,接近80%左右。这么大的投资量投在哪去呢?前一个六年投在外延性经济上,当时港口建设、总部经济等,城镇化投资是第二位的。后一个六年由于外贸、外延经济全球市场衰退、外贸出口负增长,80%以上是内需。城镇化投资基础设施加房地产。如果说为内需服务的投资大概增长5到6倍,内需主要是两倍,主要是考核消费市场,最终消费市场吸收,增长了1.1倍。过去投资金额增长5到6倍,消费增长了1.1倍,这六年投资效益从前二十几年三块钱投资带来一块钱GDP增长能力的投入产能效益变成2014年大概10块钱投资产出不了1块钱的GDP增长,投资效率大幅下降。
  这种投资从正面讲是拍脑袋,从现在的数据讲叫做债务错配。而且最重要的前一个时期那么大的投资主要主体是民营经济加外商,政府投资是为他们转的,前面有市场,所有的企业效益都好。后一个时期是政府主导的,形成一个链条,前端产能过剩,水泥、钢材、设备制造,后段是房地产开发,中间这段是融资平台,融资平台是地方融资平台加中央融资平台。地方融资平台容易被指责,中央融资平台还要更大,拿高利贷借高利贷是地方融资平台,很多中央平台是放融资贷的。跟城市化投资相关联用了全社会212万亿,70%到80%,各种政府性融资平台使用的投资量5成以上。
  制造业、钢材水泥、设备制造、房地产大概各占1/4,真正产能最大过剩的是土地征用过多,基础设施建设过多。企业钢材、房地产这两端的市场化程度还高一点,现在大问题在这儿,很多是僵尸企业,而这些企业基本朱镕基总理在很难破产,不是竞争格局,本身原本就不是企业,财政部说我们债务能不能通过PPP联合进行市场转换。从土地征用、拍卖、估值、抵押,从市场角度看不是真的。一家商业银行因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抵押了土地因为不能还款拍卖了,有这样一单的实例吗?现在用这个办法解决问题时,把不真变成真的本身要技术深刻改革,这个行业本身要进行市场开发。要大部分开放是服务业,恰恰是最大的一块被开垦的处女地。北京地铁只有一条是香港地铁建的,建完一条不让建第二条了,北京地铁长期亏损,去年提价,均价从2块到6、7块,仍然有一半的亏损不能弥补上,还要靠市财政补贴。但是,据我们所知,跟香港地铁相比,同样的营运里程北京地铁的用人是香港的10倍到15倍。在这样的行当里面我们整个效率是非常大的,而开放他们恰恰是外商投资和民营经济愿意进入在提高效益获益很大一块,但是被各种各样的行政垄断。
  不开放可以转换债务的资产无法变现,现在有很大的资产,很多东西靠不住的。在经济到了危险的时候,资产掉了原值的1/10,屡屡皆是。
  包括中央领导人,对现在问题的认识也是越来越深刻,而且用的口气越来越严重,为什么?真正能克服困难最大的问题是要认清自己,能够战胜自己,找出真正的问题抓住就有希望了。为什么中国在过去每当外界上中国不行、中国要崩、中国要崛起,恰恰那个时候我们出现了大改,或者出现了大开放,用这样的力量解决了自己的根本问题,赢得了很的空间和资源,我感觉在中国遇到结构调整的艰难时刻。我们因为前一段五六年、六七年的时间,跟张五常先生的感觉他的话没人听的时间相吻合。
  我们从全球化市场化模式上有所倒退的。而恰恰政府,包括政府性结构和国有企业在市场中效能最低的,内部激励机制不全,企业效率很差,占的份额太大。这种用市场办法解决还是行政解决还在犹豫,我感觉最高决策负担很大的。去年一年3.2万亿,最终人民银行买单来解决债务问题。回想六七年前09年说是两年拿出两万亿刺激经济增加两万亿财政,现在一年拿3.2万亿,明年拿多少来延展债务链条。债务链条是所有当中最慢的,把最聚高能的货币投到泥坑里去,这种办法对经济损伤多大?是拖累我们集体经济衰竭很大的政策。
  这个题目我们应该很好地总结自身的经验,中国有这么大的成功,变成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前几年政府投资经济高潮时,很多人总结中国经济成功是因为领导投资成功,地大物博、节约习惯、储蓄高、儒家思想,这些在开放以前就有,计划经济就有,为什么那时候发挥不出来,因为改革开放引进市场、引进法制,把过去不能发挥的潜能一个个发挥出来。现在总结不是新来的经济带来的,而是过去的优势。用自己的经验引领结构转型。
  有了三十多年的实践有这种能力,相信中央在困难解决过程中选择正确路径和方向,谢谢大家!

来源:搜狐网

©北京公意智库咨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803099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904613